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专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福利久久久久久小说,人与动交xxx,在线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加入收藏設為首頁 | |
學校規劃

“十四五”期間是學校實施“雙高”建設,大力推進辦學質量及層次提升,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吉林省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行業轉型發展需求為導向,服務東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主動適應職業教育類型發展新定位,深入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和《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圍繞學校“雙高”建設、職業教育提質培優面臨的新任務、新挑戰,協調推進學校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等各項目標,實現學校總體特色和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規劃。

一、“十三五”工作回顧

(一)“十三五”建設成效

“十三五”時期,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準確把握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歷史機遇,主動適應國家《交通強國戰略》和吉林“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堅持黨建引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深化綜合改革,不斷加強內涵建設,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辦學實力進一步增強,辦學特色進一步凸顯,培養了大批適應行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1.堅持黨建引領,筑牢高質量發展安全屏障。全面加強黨對學校的領導,扎實推進“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強化思想引領、筑牢意識形態基石;以黨建先鋒工程為引領,完善黨建工作考核指標體系,實現黨建工作的標準化;切實加強基層單位黨的建設,優化學校基層黨組織機構設置,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壓實黨建責任;加強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隊伍建設,19個教師黨支部書記中有17個支部書記為“雙帶頭人”;實施新時代基層黨組織質量提升工程,持續開展“五創五強”和對標爭先計劃,推進“一支部一特色、一總支一品牌”建設,實施“標桿院(部)”“樣板支部”培育創新活動, 2個黨支部被評為全省高校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有3人榮獲全省高校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高度重視在優秀青年教職工和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切實加強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和新黨員的教育培訓工作,共發展黨員372人,其中教職工17人,學生355人;構建了全面從嚴治黨新常態,健全和完善學校監督體系,提升治理效能,全面落實紀檢監察體制改革任務,推進巡視整改和校內巡察重點任務落實,形成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2.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實。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不斷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學校成為吉林省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校;實施課程思政改革,實現課程思政全覆蓋;做好省“學習筑夢”選修課試點工作,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持續深化“學習筑夢”行動,不斷加強“青馬工程”建設,成立“驕子學苑”,創新開展網絡思政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得到全面提升;切實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工作,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定期開展分析研判。扎實做好黨建帶群團、統戰和離退休老干部工作,為學校建設發展凝心聚力。五年來,思政課教師榮獲國家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展示獎1項,省政府教學成果獎2項,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教案、精彩課件”獎23項;350余名學生受到省市以上表彰,2名學生獲省“百優大學生”榮譽稱號。

3.重大項目申報取得重大突破。學校2019年被立項為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群入選國家高水平專業群;2020年學校被確定為國家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樣板校;2020年學校主導的吉林交通運輸職業教育集團被教育部認定為第一批“國家示范性職教集團”培育單位。“十三五”時期,學校通過國家骨干校、省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示范學校和國家雙高、省雙特建設,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辦學定位更加明確,辦學特色和辦學成果在省內享有很高的聲譽。高質量通過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和吉林省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示范學校驗收,獲評吉林省中華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校、省首屆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現為省教學診斷改進工作主任委員單位,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

4.專業和課程建設成果突出。完善對接產業、動態調整、自我完善的專業群建設發展機制,著力打造與產業鏈完美對接、具有寒區交通特色的“道路—車輛—物流—信息”專業群,形成對接交通產業的大交通專業群格局。學校現有國家高水平建設專業群1個,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專業(群)10個,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計劃專業12個。加強課程建設,出臺《學分累積與轉換管理辦法》《慕課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等制度,完成21門慕課資源和1門思政課程資源建設,其中13門課程評為省級精品在線課程,1門課程評為省級思政改革示范課。入選國家“十三五”規劃教材7部。推進“1+X”證書試點,23個證書試點成為牽頭學校。

5.師資隊伍建設成效顯著。實施師資隊伍建設“五項計劃”,“ 十三五”期間學校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占比達52.90%,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占比達到73.05%,雙師型教師比例85.15%;學校加大人才引進培育力度,引進高技能人才4名,3人被評為省級突出貢獻人員,2人被評為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1人被評為長白山學者,19人被評為長白山技能名師,1人被評為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名師,2人獲吉林省首屆黃炎培職業教育獎杰出教師獎。

6.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持續提升。不斷完善教科研激勵機制,鼓勵廣大教師圍繞行業、專業開展科學研究。利用省級吉林省寒冷環境交通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寒區新能源汽車運用工程實驗室兩個科研平臺,針對寒區交通技術開展的科研立項12項;“十三五”期間,立項省級及以上教科研項目188項,申請專利50項、軟件著作權11項,各類學術刊物上共發表論文400余篇,累計獲科研支持經費364萬元。學校大力開展面向寒冷環境交通行業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作和技術服務,年平均培訓22000人天,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7.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明顯。建立健全“學校主導、學院主體”的校院兩級校企合作管理體制,深化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推進與長春旭陽工業集團建立二級產業學院。建立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汽車裝配與制造技術、機械制造與自動化等四個專業被確定為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并通過驗收。

8.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高。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在籍學生數已經突破萬人,面對多元化的生源結構,學校加強人才培養頂層設計,構建“平臺+方向”的人才培養體系框架,校企合作開展多元化辦學模式,不斷加強學生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質量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間,學生參加各類技能競賽獲省級及以上獎項278項,參加體育競技類賽事獲得省級及以上獎項98項,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獲得省級及以上榮譽獎項31項。教師獲省級及以上教學成果獎6項,省級及以上教學能力大賽獲獎15項;學生平均就業率達到95%以上,畢業生起薪率明顯提升。用人單位對近五年畢業生的總體滿意率達95%以上,就業工作受到省教育廳公開表揚,人才質量認可度全面提升。

9.內部治理體系更加完善。開展“內部治理體系建設年”活動,著力構建“職責清晰、分工協作、權責統一、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機制體制,建立健全學校重大決策、落實、運行制度,集中修訂完善制度260余項;優化機構職能配置,科學設置機構,完成部門崗位設置和崗位職責確定;轉變管理理念與方式,扎實推進績效考核工作,促進學校科學發展,逐步建立了以“年度目標任務完成度考核”為主體的考核激勵機制。成立質量監控與評價中心,深入推進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不斷完善質量標準和評價標準,建立常態化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為可持續的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機制提供了保證,我校診改案例成功入選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優秀案例。

10.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學校積極爭取中央和省財政支持,不斷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力度,改善師生學習生活和條件。“十三五”期間,投資7000余萬元對教學樓、公寓樓、運動場、校園環境等實施改造,辦學環境品位得到進一步提升;投資3000萬元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完成網上辦事大廳和企業微信平臺搭建,完成數據集成工作,完成內控平臺、人事系統、質量測評系統、教務管理系統等的搭建和數據對接工作;優化體檢方式,開展多樣化工會活動,豐富師生文體活動和精神文化生活;不斷加大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投入力度,搭建了完善的安全責任體系和安全責任網絡,校園安全管理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問題與不足

學校“十三五”期間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對標國家高水平A類專業群建設院校和職業本科辦學標準,學校自身發展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基本辦學條件不滿足學校發展需求。雖然學校持續改進辦學條件,加強校企合作實習實訓條件建設,但學校占地面積、建筑面積不足,與實際需求仍有差距,成為制約學校發展的主要問題。

2.專業建設主動對接區域經濟發展不夠。學校專業結構與布局有待進一步優化,專業建設缺乏系列標志性成果,專業群建設管理運行機制有待進一步加強,專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3.師資隊伍數量層次不足。學校師資總量不足,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培養和引進的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專兼結合師資隊伍及行政管理人員隊伍建設的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

4.產教融合深度不夠。學校牽頭組建的吉林交通運輸職業教育集團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生產性實訓基地、現代學徒制、現代產業學院等校企深度融合的辦學模式需進一步優化,企業參與協同育人的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5.內部機制體制改革不深化學校內部治理能力不能完全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校內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改革需進一步深化,校院兩級管理與運行機制需進一步優化,職能部門服務能力和行政運行效率還需進一步提高。

二、面臨機遇與挑戰

(一)發展機遇

1.國家職業教育大發展戰略帶來的新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職業教育擺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提質培優行動計劃》《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設置標準》等文件的頒布,進一步明確了國家層面不斷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戰略思想,在建成教育強國、人才強國、交通強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職業教育將從“大有可為”到“大有作為”,職業教育正逢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機遇。

2.吉林省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帶來新機遇。從吉林省經濟發展需求看,“十四五”時期吉林省將圍繞“一主六雙”產業布局和“761”工程,大力建設高質量交通強省和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綜合運輸大通道網絡,加快建設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通用航空產業,需要大批技術技能型人才以滿足產業升級,助力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人才需求旺盛,為學校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3.“雙高”建設為學校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目前學校成功進入國家“雙高”專業群建設單位,其社會影響力、基礎辦學能力、產教融合水平等方面也必將實現新跨越、再上新臺階,為學校更大規模、更高水平舉辦高職教育提供了重要機遇。

(二)面臨挑戰

1.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挑戰。社會大眾對職業教育發展的高要求和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對學校增強辦學實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新期望。

2.產業發展對人才需求帶來的挑戰。產業轉型升級催生了眾多新崗位,對人才的需求發生重大改變,教育供給側改革不適應行業發展進程的矛盾,對改革傳統專業知識結構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前瞻性帶來了新挑戰。

3.科技發展對人才知識結構新要求帶來的挑戰。新興科技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后的智慧交通、智能汽車、智慧供應鏈等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對學校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搭建高水平技術技能平臺、動態調整專業提出了新要求。

這些新機遇和新挑戰,要求學校必須積極適應主動應對地方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任務,以產教融合為主線,動態調整學校專業結構,及時優化專業布局,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同時,學校還要以高質量完成“雙高”建設任務為引領,逐步改善辦學條件,持續提升學校內涵建設水平,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全面加強師資綜合能力建設,適應生源結構的新變化,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交流,全面提升服務社會的整體能力,帶動學校整體高質量發展。

三、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關于建設交通強國的戰略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積極響應國家職教20 條、提質培優計劃、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等改革任務部署,圍繞吉林省“三個五”發展戰略和“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把握學校事業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厘清改革思路,明確重點任務,堅持教育新發展理念,以落實“雙高”建設、開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和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為吉林區域社會經濟建設及交通運輸行業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提高學校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夯實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切實發揮黨在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各領域的統領作用,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2.堅持高質量發展。準確把握現有基礎和發展潛力,凝練交通特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強化教育教學改革,對標發展標桿,以目標為牽引,規劃未來發展思路、重點任務,確保規劃編制的前瞻性,確保學校走以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3.堅持內涵發展。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擺在學校事業發展的首要位置,全力打造高職教育品牌;進一步優化專業布局結構、創新組織模式、強化辦學特色,以國家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為引領,統籌推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協調發展。

4.堅持開放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施“雙元”育人模式。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積極拓展國際合作范圍,全面提升辦學國際化水平。

5.堅持共享發展。從解決師生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大力提升服務水平,切實增進師生福祉,提升師生獲得感, 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發展格局。

(三)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

“十四五”期間,學校立足交通運輸行業,融入吉林省區域經濟發展,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主動服務“交通強國”“一主六雙”等重大戰略,重點服務智慧交通工程技術、智能汽車技術、智慧供應鏈、智能制造、軌道交通智慧運營等領域,努力提升整體辦學水平、服務能力、國際影響力。到2025年,在校生規模達到10000人以上,基本辦學條件達到職業本科標準,建成一批高水平專業(群),形成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技術技能創新高地、現代化職業院校治理典范,努力建成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力的高職院校,為提高學校的整體辦學層次奠定基礎。

2.具體目標

——將學校打造為學習、宣傳、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陣地。不斷夯實實踐基礎、理論基礎、群眾基礎,更好運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教育師生、指導實踐,創建標桿基層黨組織,創新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建立行之有效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以深化兩級管理為切入點,以建設智慧校園、加快數字化轉型為推手,健全完善制度體系,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能,推進學校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以國家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為引領,推動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培育3個國內一流標準專業(群)和7個省內一流標準專業(群),建設一批適應地方經濟轉型發展的校級特色創新專業,試辦職業教育本科專業5個,建設一批適應吉林省經濟發展的省級高水平實訓基地。

——堅持高端引領,全力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到2025年,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專業教師占比達到15%,引進和培育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名師工匠5名,形成由名師工匠和企業領軍人才領銜的師資力量,“雙師型”教師占專任專業教師的比例達到75%,培育5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站。

——做好以“三教改革”為核心的教育教學改革。加大校企“雙元”合作教材開發力度,推進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工作過程導向等教學法,加強在線精品資源課程建設和課程思政改革力度,形成發展新動能。培育一批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在線精品資源課和“課堂革命典型案例”,力爭在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學生職業技能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賽項實現國家級獎項的突破。

——深化產教融合,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服務交通強國建設。以建設特色產業學院為抓手,以兩個省級工程中心為依托,建設博士工作站和校級科研創新團隊,培育省級校企合作產業學院3個,建設省級“吉林工匠學徒班”2個,立項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項目50個,科研與技術服務經費年均到款達800萬元。

——走好學歷教育與培訓并舉的發展之路,打造繼續教育品牌。強化育訓并舉,把培訓能力、服務就業創業能力和服務交通現代化發展轉化為領跑優勢。重點建設吉林省交通行業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和道橋、汽車等典型培訓項目,加強職業技能等級培訓等。每年累計完成技術技能培訓2萬人次,社會培訓經費年均到款達200萬元。

——國際合作辦學領域和辦學規模實現新突破。按照“魯班工坊”標準,推進“海外魯班學校”提質增效;開放辦學,主動服務發展中國家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高水平交通職業教育標準的建設和國際輸出,展現交院實力,體現中國貢獻,努力成為“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建設的排頭兵。

四、主要任務及舉措

(一)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打造黨建特色品牌項目

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化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努力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為推動學校事業健康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黨對學校工作的領導權,堅定不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黨管辦學方向、管改革發展、管干部、管人才。進一步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領導體制。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嚴格執行“三重一大”決策制度,規范議事程序,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水平,形成黨的領導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覆蓋的工作格局。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大力實施高質量黨建領航攻堅行動,全面提升黨的建設質量。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深入推進“五創五強”工程和黨組織“對標爭先”建設計劃,全面開展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先工作。建立學校黨建網絡信息系統,提高黨建工作信息化水平。深入實施教學單位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持續推進黨建“一院一品”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功能。“十四五”期間,實現教學單位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全覆蓋,培育1個省級及以上黨建工作標桿院(部),培育1-2個省級黨建工作樣板支部。

——強化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完善選拔任用機制,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注重選拔任用“有思路、有能力、有擔當、有作為”的干部。完善和改進干部考察工作,樹立“人崗相適”的用人理念,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選拔到重要崗位上。加強干部戰略儲備,加大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力度。強化干部教育培訓,著力提升干部隊伍的站位格局和眼界視野。建立工作督辦和責任追究機制,著力解決干部執行不力等問題。

——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貫徹《黨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定》,層層壓緊壓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機制,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深化政治巡察,健全巡視巡察整改促進機制,強化巡視巡察成果運用,建立督察督辦制度。加強對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和黨內政治生活的監督檢查;加強黨規黨紀教育,夯實黨員干部廉潔干事、廉潔從教的思想基礎,切實將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著力打造“廉潔交院”。

——全面落實意識形態政治責任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進一步壓實意識形態主題責任。完善內審制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中心工作與意識形態工作兩手都要硬,切實把意識形態工作抓細抓緊抓實。

(二)創新思政教育體系,打造學生素質教育品牌

持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加強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構建協同育人機制。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扎實實施“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實現“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全面覆蓋。推進思政課品牌活動建設,持續深入開展“青馬工程”“學習筑夢”“驕子學苑”等特色品牌活動。培育1-2個省級輔導員(班主任)工作室,形成2個省級德育特色案例。

——深化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思政課課程群建設,建立完善“必修課+選修課+專業課+課程思政”鑄魂育人體系。著力“大思政”,構建“大格局”,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與人才培養、教學科研、專業建設等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評。實施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工程,構建思政課教材、教師隊伍、專業發展、教科研一體化建設機制,推進思政課建設質量提升。依托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各教學院部,建成1個省級思政課教師研修基地,培育4個省級標準思想政治課教學創新團隊,建設8門省級標準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形成7個課程思政教育案例。

——強化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機制,建設具有學校特色的“雙創”課程體系,推出2-3門校級示范性“雙創”課程。扎實推進學校“雙創”基地建設,獲得一批省級“雙創”成果項,力爭實現國家級“雙創”成果獎項的突破。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嚴格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加大體育教學改革力度,豐富體育活動形式,提升學生體能素質。將各類競賽、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文化體育、社會公益等實踐活動作為專業課程學習的補充和深化,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提升。

(三)深化機制體制改革,打造現代內部治理體系

聚焦質量保證、二級管理等關鍵領域改革,以章程為統領完善現代職業學校制度,以職教集團理事會為重點緊密校企合作關系,以質量文化為引領推進內部質量診斷與改進,完善現代高職學校治理體系,全面提升學校治理水平。

——持續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提升學校的資源整合、科學決策和戰略規劃能力。優化調整職能部門設置,強化行政、教學等部門的統籌協調職能,明晰部門崗位職責權限邊界,建立部門協調、內部控制和風險防控機制,修訂完善學校規章制度并編印成冊。持續推進校務“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信息化為依托,完成財務報銷、學生服務、工作審批、考核評估等環節的流程再造和線上線下結合的事務辦理。以質量為導向推進部門和個人年度目標任務考核工作,按照“兩級管理、重心下移、增強活力、提高績效”的原則,完善年度績效考核辦法,優化考核指標,營造全校教職工積極工作、競相發展的良好氛圍。理順職能部門與教學院(部)關系,注重部門與學院(部)之間的溝通、協商、共進,側重發揮職能部門的業務協調、指導、督促等功能和教學院(部)的業務執行、反饋和建議職權,為學校下一步科學化推行“二級管理”奠定堅實基礎。

——持續推進內部治理體系現代化。完善章程統領的現代職業學校制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根據職業教育改革需要,結合學校新時期發展實際,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章程內容,突出章程在推進重要改革和重大項目建設中的基礎性和根本性作用。

優化多元參與的決策咨詢治理環境。緊密圍繞產教融合辦學主線,發揮職教集團理事會在整合辦學資源、深化政校行企關系中的獨特作用。優化職教集團理事會組成,重視政府、學校、行業、企業、校友等各方參與,擴大職教集團覆蓋面和影響力;完善集團章程,健全集團理事會工作機制,定期研究發布區域產業發展報告,討論審議學校戰略規劃調整、專業設置、學科建設等重大事項或改革舉措,協商研究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協同創新等工作,有效發揮集團理事會的決策咨詢功能。

完善多層面結合的民主管理治校機制。暢通途徑、拓寬渠道,發揮學術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會等在學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完成學術委員會換屆,進一步規范學術治理,有效行使學術事務的決策、審議、評定和咨詢等職權;調整教學工作委員會組成,落實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指導等職責;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作用,定期召開教代會,研究審議涉及學校發展和教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進一步完善學校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治理結構和治理體系。

——持續深化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完善內部質量診斷改進機制。以標準建設為引領,對校內質量標準體系進行動態調整,修訂完善教學標準、督導評價標準、教師發展評價標準、學生成長評價標準等,同時建立多規合一的標準和流程。重點圍繞人才培養、教育教學實施和教學診斷改進的主要環節,按照“總則、結構、開發流程與技術、標準或方案、實施建議”的設計框架,分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發展、學生成長等層面,研制相關標準及操作手冊,形成系統、透明、規范的質量標準和工作要求。

將質量建設理念貫穿師生教育學習體系,引導全校師生增強對質量目標、質量觀念、質量標準和質量行為的認同感,使追求質量成為全體師生的價值自覺;緊扣目標、制度、流程、標準、職責等全要素,全校各部門、各利益主體自覺開展質量提升行動;依托校、院兩級的督導工作體系,完善信息化預警機制,設計質量評價組織流程,建立規范化、流程化的質量評價工作機制;創新質量保證體系發展模式,建立以年度目標任務為診改周期的大螺旋和以問題為導向及時診改的小螺旋互補共進機制,逐步推動學校內部質量螺旋上升和質量保證體系的不斷完善,每年發布學校質量報告。通過多方參與,最終形成全校師生共同培育自我審視、自我糾偏、自我發展的交院特色質量文化,使學校辦學實踐逐步由制度的強制性規范轉向質量文化的柔性引導。

(四實施“雙高”建設計劃,打造技能人才培養高地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優化三全育人體系,德技并修、工學結合推進以職業能力模塊化為核心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全面提升學生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為交通強國建設奠定人才培養基石;服務產業轉型升級、落實吉林省交通人才培養工程取得顯著成效,留省就業率逐年提升,學生滿意度、服務貢獻度和社會美譽度顯著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高,形成全國交通行業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人才培養高地。

——深化專業(群)內涵建設。將“三教”改革作為深化內涵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聚焦教師、教材、教法改革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組建一支高水平、結構化教學創新團隊。激勵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推進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尊重教師的教學分工,以高水平、結構化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為載體,深化教師改革;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發展規律,實施教師素質提升計劃,引領建立一支技藝精湛、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立學校、行業、企業聯合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機制,依托國有企業、大型民營企業建立5個省級示范性教師企業流動站,培養或引進一批行業有權威、國際有影響的專業群帶頭人、專業領軍人才和技能大師。

建設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新形態教材。以國家規劃教材建設為引領,校企“雙元”合作開發建設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新形態教材,出版國家級規劃教材10部;開發教材信息化資源,優化教學資源及平臺建設。打造教學資源庫,建設一批模塊化、顆粒化的優質線上教學資源,建設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0門。

培育校企合作、育訓結合的教法改革。結合“1+X”證書制度試點,聚焦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化教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全面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無縫對接智慧教室,打造智慧課堂,推進教學組織、教務管理、資源分發、教學服務等全新教學模式升級,實現國家級教師教學能力、學生技能大賽獎項的突破。

——創建高水平實訓基地。以國家“雙高”專業群“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群為龍頭,發揮其它9個省“高水平”專業(群)的引領作用,不斷推進開放式實踐教育與培訓條件的改善,逐步實現智能化的現代綜合實踐體系,服務區域發展能力明顯提升。以國家高水平高職專業群建設為平臺,重點建設和提升道橋工程技術、智能汽車、智慧供應鏈專業群的實踐條件。同時輻射帶動交通信息技術、機械制造與自動化、現代軌道交通、空中乘務等專業(群)的實踐條件建設,形成覆蓋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教育與培訓基地群,建成省級高水平實訓基地5個,培育國家級高水平實訓基地1個。

進一步探索公共開放性實訓基地建設,不斷推進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擴大產教融合、混合所有制等模式的實訓基地建設,加大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基地建設。

——創新教學管理與服務。以“互聯網+”思維引領發展,實踐創新建設教與學一體化平臺,實現涵蓋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全周期、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全過程的大數據記錄,推進基于教與學大數據的動態管理、精準服務和科學決策。一方面,以專業與課程的診改為重點,對標“雙高”學校,打造目標鏈、完善標準鏈、形成特色鏈,全面推進縱橫聯動、螺旋改進的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提供優質教學服務、提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以人為本創新教與學一體化管理融合,推進適應互聯網特點的業務流程再優化,在教學管理與服務中實現基于大數據的人工智能技術運用,為師生提供精準、便捷、優質的教學服務,提升師生滿意度。

(五實施品牌建設工程,打造特色高水平專業群

發揮專業群集聚效應和服務功能,健全動態調整、自我完善的專業群建設發展機制。打造著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裝備、交通管理、交通服務四大領域,構建對接交通產業的大交通專業群格局。

——持續深化體制機制創著力解決校企雙贏的動力機制建設,實現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良性互動。以產業為核心整合資源要素,依托道橋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等選定試點專業,創建以學校為主導,以學院為依托,以專業為核心,以領軍企業和行業協會為共同辦學主體的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培育省級特色產業學院3個。依托吉林交通運輸職業教育集團,充分發揮職教集團內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和院校的優勢,支持各學院成立行業職教集團。鼓勵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在學校建立名師工作室,搭建以名師為中心的有梯度的工作團隊,構建多維度、立體化教師發展共同體。

——著力加強品牌專業(群)建設。依托“雙高”建設項目,契合“一主六雙”產業布局和數字經濟發展,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實施“3+7+X”的專業(群)建設計劃。重點培育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智能汽車技術、智慧供應鏈等3個專業群,使其達到國內一流專業(群)標準;建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交通信息技術、現代軌道交通、工程造價、空中乘務、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機械制造與自動化等7個專業(群),使其達到省內一流專業(群)標準;以國家和省級專業群為引領,帶動提升智能控制技術、工業機器人等校級特色創新專業的整體實力。引導和支持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專業合理定位、辦出特色、差別化發展。“十四五”期間,按照《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在專業群內遴選條件成熟的優勢專業申報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5個。

——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依據交通行業發展、區域經濟發展、產業升級轉型等狀況,建立“專業群設置精準服務交通強國建設、專業群建設精準融入產業發展、行業發展精準指導專業群建設、專業標準精準對接崗位標準”的動態調整機制,以提升產業鏈或崗位群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目標,進一步優化專業布局,整合專業資源,形成緊密、動態對接并服務產業發展的專業群布局。制定專業質量診斷標準,不斷優化專業結構,制定并明確專業動態調整規則及程序,落實警示、減招、暫停招生和取消專業等動態調整機制。

(六)實施教師提升工程,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

以“雙高”建設項目為載體,以高端人才為引領,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引培并舉、量質并重、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各類人才隊伍的協調發展,全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專兼結合、充滿活力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化教師肩負德育職責的理念,建立師德師風負面清單制度,完善師德師風建設和實施辦法,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進行師德教育年度專題培訓,每兩年評選一次師德模范,培養出在全省及全國交通行業、職教系統有影響力的師德模范和先進教師。

——加強教學團隊建設。進行優秀教學團隊的培育,完善教師團隊建設標準,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以優勢特色專業建設為平臺,支持專業群組建高水平“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推動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支持團隊牽頭建設省級以上技能大師工作室、“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培育國家級教師創新團隊1個,培育省級技能大師工作站5個,建成省級“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1個。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按照“引培并舉、量質并重、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的總體思路,重點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青年后備人才、國家高水平專業群、省雙高專業群建設需要的人才。同時統籌兼顧專任教師、黨政管理和服務保障三支人才隊伍的建設。“十四五”期間,引進高層次人才60人,使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專業教師占比達到15%;引進一批專門人才,滿足專任教師生師比18:1,專職思政課教師師生比1:350,專職輔導員師生比1:200,心理健康專業教師師生比1:4000的辦學標準。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堅持以能力為重,構建彈性多元人才培育體系,制定“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

實施青年骨干教師培育計劃。健全青年骨干教師遴選考核機制,建立青年教師與專業帶頭人、名師、大師結對制度,通過研修訪學、省培國培、訪問工程師,舉辦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比賽, 提升骨干教師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青年骨干教師60名。

實施專業帶頭人提升計劃。建立穩定有效的專業帶頭人培養支撐體系,支持專業帶頭人承擔省級以上教研和科研項目、專業建設及核心課程開發,參加海外研修訪學交流等,提高業內影響力和國際視野。修改完善專業帶頭人、驕苑名師遴選考核辦法,重點培養30名左右專業帶頭人和名師,力爭2名入選吉林省“長白山人才工程”。

實施高端人才培育計劃。制定高端人才培訓方案,依托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專業技能培訓示范基地等培訓平臺,制定個性化培訓方案,實施“高層次人才高級研修班”計劃,每年不少于2次。積極為高層次人才的快速成長創造優厚條件,全面提升高層次人才的規模與質量。努力培育一批視野開闊、成果突出、影響力大、競爭力強的高端人才。

——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企業技術人員與學校教師相互兼職制度,完善兼職師資庫,充分發揮企業兼職教師在學生專業技能培養、頂崗實習指導、職業素質拓展、應用技術的合作研發、企業文化熏陶等方面作用,各專業外聘兼職教師所承擔的專業課教學任務授課課時占專業課總課時的25%以上。

——創新教師發展評價與激勵機制。以突出問題為導向,注重精準施策,圍繞教師聘用、評價、激勵等重點環節,加強教師發展的制度創新和政策供給,實行能夠體現教師智力價值的激勵政策。建設高水平教師發展中心,遵循教師成長規律,制定教師發展標準,讓每位教師能依據自身實際,參照標準制訂個人發展規劃,促進教師職業發展。持續推進高校教師系列職稱評審改革,深化評價制度改革。

(七提升科技服務能力,打造高端技術服務平臺

學校主動適應交通產業發展趨勢,堅定不移地走產學研合作發展的道路,針對交通企事業單位面臨的實際問題開展課題立項研究,并大力促進研究成果轉化和應用,打造支撐交通產業轉型升級的高水平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

——打造科研創新服務團隊。以科研人才為基礎,組建科研創新團隊,通過科研團隊建設著力提高教師的科研創新探究能力,利用團隊優勢承接申報課題研究,重點解決行業企業技術難題,真正建成高層次、高水平、有競爭實力的科研團隊。到2025年,培育4個具有省內領先水平的省級科研創新團隊。

——提升科學研究能力。依托學校現有的寒冷環境交通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和寒冷環境新能源汽車運用工程實驗室2個省級科研平臺開展科學研究,支持并鼓勵教師和企業聯合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形成一批高水平應用技術成果,推動一批關鍵生產技術突破。進一步完善科研項目配套資助與激勵機制,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廣泛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和科技服務,提升研究能力和科研成果層次。力爭在國家級和省級基金項目上有新突破,實現省部級以上項目的立項數量和質量的穩步上升,科研立項數量突破50項。

——提升科技服務能力。加大對橫向課題的立項與支持力度,依托省級科研平臺,與交通廳科研部門和企業展開合作,對寒冷環境下交通工程的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進行研究開發,爭取10個/年橫向科研項目;繼續加強育才試驗檢測站的社會服務功能,切實發揮高校服務地方區域經濟效能,為寒區交通運輸行業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與支持。力爭建設3-5個緊密型產學研合作單位和15個以上校外產學研一體化的實習實訓基地,科研與面向企業的橫向技術服務經濟效益年均達到800萬元。

(八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打造特色培訓品牌項目

建設智慧繼續教育平臺,開展行業急需領域的職業培訓,打造吉林省繼續教育標桿,全面提升服務吉林交通運輸行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為學習型社會和終身學習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為交通行業培訓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對接交通領域新興產業,聯合行業龍頭企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設省級示范性職工培訓基地1個,開展針對智慧交通、智能汽車、智慧供應鏈、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緊缺人才培養和培訓。結合學校專業優勢,以崗位技術規范為標準,以技術和知識更新調整為重點,加大對中小型企業尤其是困難企業職工轉崗轉業培訓力度,提升員工技能水平,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面向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培育行業特色培訓品牌項目。構建適應交通發展需要的現代職業培訓體系,創建若干有影響力有知名度的培訓品牌。主動對接交通運輸行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從業人員對就業質量提升的需求,借助產業學院、職教集團、專業群產教融合平臺,不斷拓展公路建設、城市軌道、智能汽車、智慧供應鏈等緊缺領域職業培訓。建設省級繼續教育標準化培訓基地1個,高水平培訓基地4個,重點領域典型培訓項目4項,培訓名師/優秀團隊4個,完成年均培訓20000人次,年均服務到賬200萬元以上,成為吉林省交通行業學歷教育和培訓的主陣地。

——打造智慧繼續教育平臺。根據吉林省交通運輸轉型升級和行業發展動態,依托互聯網、大數據開展職業培訓,大力開展行業所需、企業所求的職工崗位技能和高新技術培訓。借助大數據技術,多渠道整合培訓資源,積極開發微課、慕課、VR等數字化培訓資源,完善教學資源庫,開發10門行業急需的專業技術技能培訓課程。創新應用“互聯網+”培訓模式,通過智慧課堂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培訓,滿足學習者個性化終身學習需要。依托信息技術,建立和完善繼續教育的管理服務、學習資源建設和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等,實現繼續教育的信息化管理,提升繼續教育服務質量。

(九)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打造職業教育國際品牌

圍繞建設一流高職院校的總體目標和發展定位,以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為突破口,以培養國際化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引進國外優質資源,提升學校國際化辦學水平。

——創新對外項目合作模式。加大與職業教育發達國家合作力度,選擇專業相近的國外高水平院校開展優質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實施共建專業、共建實驗實訓室、教師交流、學生交換、學分互認等合作。依托國際校際、校企合作項目,持續引進國際教育和技術專家來校任教。每年選派教師開展境外研修與學習,吸收借鑒國際優質教學資源,積極引導教師廣泛參與國際職教領域學術交流與標準制訂,融入國際交通職教話語體系。通過提升教師的國際視野和國際規則掌握程度,為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學生提供強有力的師資支撐。此外,通過將悉尼協議等國際通用職業標準融入教學體系,推進人才培養的國際化認證進程。

——實施交通職業教育品牌輸出計劃。主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建設,與知名企業協同“走出去”,助力我國交通優質產能輸出,與國(境)外院校高質量建設“海外魯班學校”,開展跨國技能培訓和技術服務,為“走出去”企業培訓海外本土化員工,并有效開展職業技能證書的認證;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與國(境)外高校合作開設漢語語言中心1個。

——實施高水平職業技能標準輸出計劃。利用“中國-東盟交通職業教育聯盟”平臺,積極探索職業教育的國際合作新模式、新途徑,參與制訂交通職業教育國際標準,輸出專業標準、教學標準、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等資源。高質量培養全日制留學生,擴大教育輸出,以“魯班學校”品牌開設海外分校,實施“送教出國”,有效幫助各國培養師資和學生,增強學校交通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十)推進美麗校園建設,打造交通特色精神文化

“十四五”時期,進一步完善校區硬件設施,學校總建筑面積逐步增加至滿足職業本科辦學標準。加快校園信息化建設進程,優化綜合服務保障,建成教學保障功能完善、育人環境優美、具有專業特征、職業特點、地域文化特色的現代化大學校園。

——推慧化校園建設。加強以5G、IPV6、智能物聯終端為代表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網絡安全保障,構建安全智慧物聯網絡;搭建智慧教育教學環境促進教學模式創新,加強優質數字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全面提升教育教學信息化;深化集管理和服務業務系統為一體的智慧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應用與互通共享,深入推進網上辦事大廳的應用,全面實現“網上辦事、數據代跑”,提升精細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務水平;提升全校師生信息化素養,適應信息技術融入各項工作和日常生活新趨勢,擁有更多獲得感;構建面向全校共享交換的全量數據中心,深度挖掘數據價值,利用大數據提升學校保障服務、管理決策水平;完善教育評價機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探索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體系,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優化綜合服務。深化后勤社會化改革,構建現代后勤管理服務體系,“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圍繞“和”字建隊伍,圍繞“精”字干工作,立足“防”字勤檢修,嚴守“范”字立制度,不斷提升后勤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完善資產管理體系,提高資產管理水平;健全學校安全管理制度,嚴格崗位責任制,強化監督,落實綜治工作一票否決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大投入,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防控體系,建設平安校園。

——打造特色文化。將校園文化與校園環境建設相結合,將中國傳統美德和現代交通文化相結合,將職業素養與企業管理文化相結合,實現企業文化進校園、進課堂,努力營造健康向上、具有鮮明職業教育特色的校園文化。通過校園廣播站、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校報校刊,打造影響社會進步、服務區域發展、引領文明進程的交院文化名片。

——改善民生福祉。在推進學校快速發展的基礎上,穩步提高教職工收入水平。做好教職工體檢和離退休工作,加強人文關懷,提高服務水平,讓教職工共享學校發展成果。妥善處理好學校發展中的歷史遺留問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提高教工活動中心的使用率和教工餐飲質量。對家庭經濟困難的貧困學生、家庭特殊困難的教職工進行幫扶。

——推進校園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學校發展需要,合理規劃校園建設,分期建設基礎設施。一期工程于2021開工,投資1.9億余元,規劃建設3.4萬多平方米的實驗實訓中心和2.2萬多平方米的學生公寓。第二階段,學校開展新校區建設,擬建占地80萬平方米的集產品生產、技術研發、創業孵化和產學研結合的具有職業特色的吉林交通科技產業園。產業園主要包含一院、二中心、三基地,即職業人才培養學院、社會培訓中心、技術服務中心、產品研發基地、產業孵化基地、產品生產基地。一期建筑面積不少于30萬平方米,按職業本科萬人標準進行教學科研行政用房、宿舍、圖書館、運動場和后勤附屬設施建設。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規劃實施全面領導

貫徹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黨的領導貫穿到規劃實施的各領域和全過程,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充分發揮全面從嚴治黨引領保障作用,提高黨員干部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抓改革、促發展、保穩定的政治能力和專業化水平。激發全院師生參與規劃實施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凝聚發展共識和力量,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黨委統籌全局、各方合力促發展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規劃實施工作體系

加快建立健全以學校發展規劃為統領,以專項規劃、教學院(部)子規劃為支撐,共同組成定位準確、邊界清晰、功能互補、統一銜接的學校規劃體系。更好發揮學校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聚焦本規劃確定的戰略重點和主要任務,在黨建與校園文化建設、人才培養質量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內部治理體系建設、數字化校園建設、科研與社會服務建設、國際交流合作建設和辦學條件提升等領域制定專項規劃,明確細化落實發展任務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加強專項規劃、教學院(部)子規劃對本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的貫徹落實,確保專項規劃、子規劃與本規劃相銜接、相協調。

(三)完善規劃實施體制機制

學校黨委、校長辦公會及時研究和解決“十四五”發展規劃實施中的問題,統籌協調,規劃部署。通過合理確定年度工作重點,貫徹本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將本規劃確定的主要指標分解納入年度指標體系,設置年度目標并做好年度間綜合平衡,逐年督促重點工作推進落實。各部門、各單位要根據職責分工,明確責任主體和進度要求,制定本規劃涉及本部門、本單位的主要目標任務實施方案。

(四)加強規劃實施監測評估

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情況按程序提請黨委會審議,并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規劃實施情況,自覺接受教職工監督。發揮國家紀檢監察部門和審計部門對推進規劃實施的監督作用。需要對本規劃進行調整時,由校長辦公會提出調整方案,報黨委會審議。

(五)落實規劃實施資金保障

在鞏固提升財政撥款、學生學費與住宿費等主要收入來源的同時,積極開拓財源,增加對校企合作、繼續教育和教學院的產教融合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增加各類收入,提高培訓收入、捐贈收入、科研項目和技術服務收入。積極爭取政策支持,通過多種渠道做好新校區建設資金籌措。做好支出規劃,為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順利落實提供資金保障。

(六)強化規劃實施安全保障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重要講話精神,強化底線思維,加強對潛在的重大風險挑戰的預判,強化校園意識形態安全、網絡空間安全、師生生命安全,筑牢安全防線,確保校園安全穩定。進一步壓實校園安全工作主體責任,加強安全教育,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校園治安防控體系,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治理,推進校園安全信息化進程,全面加強校園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園,增強廣大師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返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高清第一页| 久久噜| 免费污污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成免费网站| 伊人青青| 日本一区二|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亚洲伊人国产| 不良网站在线观看| 动漫精品动漫一区三区3d| 青春草在线免费视频| 午夜免费一级片| 制服 丝袜 日韩 中文字幕 在线| 国产精品线在线精品| 精品日本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青青青青草视频| 91香蕉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www色中色| 国产对白普通话不带套| 久在线播放| 青春草国产视频| 免费网址入口在线观看入口| 国产免费人人看大香伊|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业余自由色xxxx性视频| 欧美精品bt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mp4| 成人au免费视频影院|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久伊人电影| 亚洲黄色免费网址| 日韩欧美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男人的天堂色| 国产青青青| 狠狠操91| 青青草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高清视频a在线大全|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网站|

請升級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瀏覽器。請升級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